首页 > 实时讯息 >

【理通三迤】@青年干部 读懂回信嘱托 作答“何以青年”

作者:张玉玲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寄语,并号召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何谓青年?青年何为?“青年者,国家之魂。”广大青年干部当自觉立青春之志、砺担当之肩、强履职之能,以奋斗书写精彩人生,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立青春之志,以理想信念照亮奋斗航向。回溯1919年的烽火岁月,一群心怀壮志的青年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运动。他们振臂高呼的呐喊声穿透百年时空,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爱国壮歌。百年风云激荡,五四精神始终是穿透时空的精神火炬,从长征路上“红色青年突击队”用草鞋丈量信仰,到西南联大师生在防空洞里书写“刚毅坚卓”;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归国“铸剑”,到黄文秀用生命谱写青春之歌,把韶华献给脚下热土——历史长卷中,每一代青年都在用行动诠释:真正的爱国,是把个人命运楔入民族复兴的坐标系,让理想信念在时代洪流中淬炼成钢。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吾辈青年更应该秉承爱国精神并为之奋斗,以青春之我,立青春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我”之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砺担当之肩,以躬身实践淬炼奋斗底色。2003年8月,首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北京宣誓出征,9000 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满怀豪情投身西部基层,一场跨越山海的青春接力从此拉开序幕。22年来,一批又一批西部计划志愿者毅然奔赴雪域高原、扎根戈壁荒漠,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基层治理最前沿挥洒汗水,用实际行动诠释“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铮铮誓言,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基层是锤炼本领的“大熔炉”、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干事创业的“主战场”。广大青年干部要主动走出“舒适圈”,把基层当作增长才干的课堂、砥砺初心的沃土,在走村入户中倾听民声,在急难险重中锤炼筋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提升能力。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勇挑重担、敢为人先,让青春在矢志奋斗中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强履职之能,以青春热血书写奋斗答卷。李大钊先生曾以“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的生动比喻礼赞青春,深刻揭示了青年群体与生俱来的蓬勃生命力与无限可能性。新时代青年干部躬逢盛世、重任在肩,自当砥砺奋发、笃行不怠,要永葆“朝日”般的蓬勃朝气,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基层实践中锤炼履职本领。要扎根田间地头更新知识体系,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朝夕相处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更要直面改革深水区的矛盾风险,在化解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复杂问题时强化履职能力。通过“理论武装+实践淬炼”的双向赋能,破除“本领恐慌”,以“志不求易者成”的坚定信念和“事不避难者进”的担当精神,将个人奋斗坐标锚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在平凡岗位上深耕细作,在时代答卷上镌刻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青春注脚。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