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14岁女生谎称18岁,签订合同自愿文身,家长发现后花了近6万元清洗文身但效果不佳,将店铺起诉到法院索赔。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这起案例,法院判决女生自担四成责任,而店铺承担六成责任,赔偿3.8万余元。这起案例对商家和未成年人监护人都具有警示意义。
文身对未成年人来说,百害而无一利。文身属于有创行为,可能导致皮肤发炎,并伴随感染风险。即便是后续清洗,也很难做到完全清除且不留疤痕。未成年人文身,不仅损害身心健康,未来还可能在入学、参军、就业等过程中受阻。
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2022年6月,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明确禁止任何企业、组织或个人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店铺如果在未准确核实顾客身份、年龄的情况下,仅根据对方的口头陈述就认定其年满18周岁,并提供文身服务,显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这也是很多案例中,文身店铺被判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成年人文身的问题上,家长务必承担起监护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也就是说,未成年人文身前,必须经监护人许可。
现实中,一些孩子背着家长私自文身,甚至谎报年龄,这背后可能存在的教育问题值得家长和社会反思。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情感交流和正向价值引导,无法通过健康的方式释放情绪与展现自我时,就容易在外界不良文化的影响下,做出冲动且可能影响终身的选择。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监护人,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更要重视其精神世界的构建。平日里,家长应主动营造开放、平等的沟通氛围,了解他们在学校、社交中的经历与困惑,用温和理性的方式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禁止、斥责。
对于未成年人文身问题,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加强教育宣传,让未成年人充分认识到文身的危害性。可以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未成年人文身问题,不仅是个体行为的偏差,更折射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家庭尽心、学校尽责、社会尽力,共同为未成年人筑起一道坚实的保护屏障,才能尽可能避免文身成为刺痛他们未来的伤痕。
来源:中国教育报
- 莫让孩子的未来被文身刺痛 2025-05-21
- “熊孩子”玩火致损家长担责85% 法院:民事赔偿+家庭教育“双轨”追责 2025-05-17
- 沧州市心理援助热线一个多月接听来电400余次 婚恋、亲子、社交等问题,都可以来说说 2025-05-16
- 初二男生成绩一落千丈,竟是因为高血压?医生:并非个例 2025-05-11
- 未来产业“风向标” 从科博会看中国智造新范式 2025-05-11
- 全国妇女工作改革创新十佳案例公布 重庆“守未驿站”等入选 2025-05-10
- 网警提醒 | 这种好奇心要不得,后果很严重! 2025-05-10
- 把春天交给少年 2025-05-1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