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暴雪中的“暖流” :市救助中心开启街头流浪人员"精准关怀"模式

3月2日,一场"倒春寒"裹挟着暴雪席卷济南。三支携带棉被、食物等救助物资的巡查小组正按图索骥,穿梭于桥梁涵洞、废弃厂房之间。他们手中的"救助地图"没有卫星定位,却标记着小组成员用脚步丈量的流浪者聚居地。一张由温情编织的救助网络,正在极端天气中筑起"温暖防线"。

气象预警 触发"救助开关"

寒潮暴雪预警发布的第一时间,济南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下称救助中心)迅速启动应急救助预案,备足棉衣、棉被、食品等物资,并在“泉城避风港”信息共享平台发送提示信息,督导166处“泉城避风港”做好物资准备,人员在岗在位,确保辖区内发现的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三路巡查 织密救助网络

中午时分,纷纷扬扬的雪花如期而至。工作人员兵分三路,手提装有棉被、方便面等物资的救助包,结合之前绘制的易滞留点地图开展巡查。“咱们今天的巡查重点是之前掌握的不愿接受入站救助的流浪人员易聚集地。第一、第二小组交替不间断开展巡查,第三小组随时响应12345热线及热心市民提供的救助线索。天气寒冷,大家尽量劝导其到救助中心暂住,保障他们安全度过此次寒潮;实在不愿意来的,留下救助物资及求助方式后,要做好标记后期重点跟踪。”临出发前,业务科科长丁浩嘱咐大家。

温情守护 守住温暖底线

在张庄路宜家家居地铁站D口附近,救助中心主任李琳伏下身,将热腾腾的泡面递给蜷缩在被子里的老张。“别在这儿睡了,多冷啊,跟我们回救助中心吧,那里暖和。”男子连连摆手,“我不过去了,再给我一床被子吧。” 将其情况登记后,工作人员为其留下了御寒物资以及写有救助中心电话、地址的爱心救助卡,并再三叮嘱其可随时入站接受救助。在济南站地下停车场,来自安徽的韩某同样拒绝了入站接受救助,工作人员为他留下了含有御寒物资及联系卡的救助包。

全城联动 从单兵作战到立体响应

养老机构、环卫公寓变身"泉城避风港"、外卖骑手成为"流动哨兵"……近年来, 济南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中心作用,引导全市166处“泉城避风港”对流浪乞讨人员易滞留点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对各区县上报的救助信息及时反馈回应,必要时与166处“泉城避风港”联动救助,形成"15分钟救助圈",确保了辖区内发现的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截至2日晚7时, 中心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8人,其中街面救助15人,发放食品、御寒物资等14宗。

风雪终将停歇,但城市温度的守护永远在线。下一步,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将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动态加密重点区域巡查频次、扩大巡查范围,做到求助线索即刻响应、快速处置,以全天候温暖守护和精准化救助服务,全力保障流浪人员安全温暖过冬。(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兰萃 通讯员:焉雯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