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黄金带”上踏歌行——农文旅融合铺展长吉接合片区振兴新画卷

7月15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与吉林市永吉县。


在九台区红色教育基地里,采访团的记者们和游客一起凝神聆听抗联故事;村史馆展台前,山野菜包子、传统米酒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引得人们争相品尝;民宿小院引来八方游客,智能温室内蔬果累累,人参加工线上奋战正酣……

这是一幅热气腾腾的长吉振兴画卷,农文旅融合的蓬勃发展,正为长吉接合片区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马鞍山村:三产融合唤醒沉睡山乡

九台区马鞍山村,昔日的沉寂已被创业热潮取代。村党总支书记赵世龙站在“氿遇山居”前,手指由闲置民房改造的雅致民宿群:“闲房变客房、农民变老板、无业变就业——这就是我们的‘三变’创业密码。”


红色教育基地与村史馆沉淀着历史,而如美乡村民宿则跃动着“乡土”活力。村民刁秀云笑得舒心:“房子租出去有收入,在民宿上班又挣一份钱,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

以特色资源为支点,撬动三产深度融合。目前,马鞍山村“羊村”“袁家小院”等特色项目落地生根,23名致富能手引领全村594户乡亲投身特色种养、工程建设与餐饮民宿产业,文旅产业走上正轨。曾经沉睡的资源被唤醒,乡村振兴的路径愈发清晰。

长春市文广旅局副局长金勇告诉采访团的记者:“全市建成6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93家A级乡村旅游单位星罗棋布。”

永吉县:冰雪热土孕育产业“参”机

向北而行,永吉县的产业图景更为多元绚烂。


在卓远农业的智能温室,番茄藤蔓悬空垂吊,挂满累累果实。总经理时瑞介绍:“这座东北‘植物工厂’心脏,融合荷兰温室、以色列滴灌技术,实现四季无休生产。”隔壁工厂化水产区,温泉水循环滋养着“三只虾、三条鱼”,构建起“养加游”融合链条。温泉度假区氤氲的热气中,董事长李崇冬描绘蓝图:“我们正打造‘温泉养生+农业研学’一体化综合体,让热资源释放更大能量。”

永吉县委书记高飞告诉记者,依托北大湖等“白金名片”,永吉冰雪民宿已从零散走向集群,153家民宿年收入突破1500万元,格林客栈获评“吉四星”,南沟村更是跻身“国字号”乡村旅游重点村。

博大农林生物科技公司,正酣畅书写一场关于“百草之王”的进阶之路。总顾问王晓航手抚精美的“长白山人参”礼盒,目光投向繁忙车间——身着工装的村民指尖翻飞,一根根人参被精准分装;隔壁直播间内,“线上人参节”如火如荼,订单不断。

作为吉林省政府授权的“长白山人参”独家品牌运营商,公司不仅搭建起覆盖50余个电商平台的全网域营销网络,更以“联农带农”机制惠及1350余农户。2023年支付村民劳务费用近200万元,一根参,实实在在成了致富“金钥匙”。

融合交响:黄金走廊奏响振兴强音

一条以302国道等交通干线为轴,深度整合冰雪、温泉、生态与文化的“黄金走廊”,正在长吉接合片区加速成形。

九台区委副书记于洪波展望:“马鞍山村的探索,为片区农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间’。”

高飞表示,依托万昌稻米文化打造“中国米镇”IP,沿林下参基地构筑“参旅康养走廊”,让农耕文明在创新中焕发出持久魅力。

从马鞍山村的三产融合,到卓远农业的科技蔬果,再到博大人参的直播热潮——农为根基、文化铸魂、旅聚人气,农文旅融合下的产业变革正在这片黑土地上澎湃生长。当传统农业邂逅现代文旅,当生态资源碰撞数字智慧,长吉接合片区的振兴故事,同时翻涌出超越期待的序章。


作者:任胜章 闫虹瑾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