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发明“西方”》:西方文明的宏大叙事站不住脚

起源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你从何处来”背后的真正问题往往是“你是谁”。个人如此,家庭和国家如此,西方作为一个庞大而错综复杂的实体亦是如此。起源与身份认同之间的交集正是西方当下文化战争的核心所在。西方的身份认同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对全球格局的回应。世界在改变,西方主导地位的根基已经动摇。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我们有机会彻底地重新思考西方,为未来重塑一个崭新的西方。这就需要有正视历史的意愿。只有回答了西方从何处来的问题,我们才能解答西方可以是什么,又应该是什么。

西方文明的标准叙事并不正确

在起源神话的想象中,西方历史可从大西洋的现代性和欧洲启蒙运动追溯到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光明与黑暗,直至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延绵不断而一脉相承。这已成为西方历史的标准版本,作为经典被人们普遍接受。但它却是错误的,有违事实,受到意识形态驱动。

西方文明的标准叙事无处不在,大多数人很少对此深入思考,更不会产生怀疑。即使相关(合理的)挑战不断涌现,这种叙事方式仍将我们包围。学校教科书和通俗历史读物一讲到西方历史,往往回溯到“希腊、罗马,而后讲述欧洲中世纪,聚焦于欧洲对外开拓与征服的时代,最终在现代世界中进行分析”。在这类著作中,西方文明系列语汇常混杂着大量谱系类隐喻,比如“遗产”“进化”和“祖先”。“所谓西方文明,乃承继古希腊、罗马与基督教教会,历经文艺复兴、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洗礼。”类似的论调在我们的耳边不断回响。从小到大,我们始终被灌输一种线性的西方文明观,一套颇有名气的儿童读物在其魔幻冒险故事的前言中将西方文明描述为“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一团火”,源于希腊,传至罗马,在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着陆,又盘桓英格兰几百年,最后在美国落地生根。

这种西方文明叙事不仅出现在历史著作与政治语境中,更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影视作品的内容,到选角导演、服装设计师和影视配乐师的选择,西方文明无处不在。这种叙事太过普遍,让大多数人无从察觉。但它的正确性如何呢?

西方宏大叙事服务于特定目的

本书主要提出两个论点。第一个论点是,从史实来看,西方文明的宏大叙事站不住脚。现代西方并非简单地起源于古典时代,也不是沿着一条路穿越基督教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畅通无阻地发展到现代。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已经有人开始质疑这种宏大叙事,如今,反驳它的证据更是愈发确凿。

今天,所有治学严谨的历史和考古研究者都承认,西方和非西方文化的交叉融合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许多现代西方的文化基因来自广泛的非欧洲、非白人祖先。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令我心忧的事实——对更广泛的公众意识而言,学术界反对西方文明宏大叙事的史实依据和共识并未掀起多少波澜。这种叙事在当代西方文化中仍然随处可见。为什么我们(即广义上的西方社会)会抱残守缺,坚信一种已被彻底证伪的历史观?

本书的第二个主要论点是,西方文明宏大叙事的创生、普及和长盛不衰都源于意识形态上的实用性。这种叙事之所以存在,且在事实基础被彻底推翻后仍屹立不倒,是因为它迎合了特定目的,为西方扩张、帝国主义以及延续至今的白人种族支配体系提供了概念框架。值得注意的是,由无数微观叙事组合而成的西方文明的宏大叙事既有偶然因素,又有精心谋划,它们相互关联,各有各的政治目的。这些微观叙事包括:古典时期的雅典作为民主的灯塔,被树立为现代西方民主的基础章程;古罗马人的基本欧洲性概念乃欧洲共同遗产的基石;十字军东征神话被简化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每一个故事被讲出来,都是为了迎合讲述者的期望和理想。

展现更为丰富多彩的历史谱系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政治立场出发书写历史本无过错。但如果所书写之历史与已知事实相矛盾,那就确实有问题了。

我们必须摆脱西方文明的宏大叙事,认识到它既有违事实,又落后于时代发展,应予以坚决摒弃。这种起源神话应该被淘汰——它无法准确地记述西方历史,也不能为西方身份认同提供适用的基础。

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探讨西方文明作为一种宏大叙事的史实错讹,通过考察其所谓起源,拆穿西方文化一脉相承的虚假幻想。后半部分所探讨的是西方文明如何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回溯至其诞生之初,一步步追踪其发展,直至形成今天如此熟知的宏大叙事。

由于本书的主题较为抽象,易困于理论的窠臼,我选择以14位真实历史人物的生活为基础展开叙事,有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有些则不然。从被奴役的诗人到流亡的皇帝,从外派僧侣到饱经风霜的官员,他们的故事为西方历史赋予了新的形态。我不仅讲述这些非凡人物的生活故事,还介绍了此人生活的时代和地区,并与同时代的其他重要人物联系起来,意在探讨西方文明作为一种宏大叙事的史实错讹,通过考察其所谓起源,拆穿西方文化一脉相承的虚假幻想。

与那些想象中的祖先不同,本书叙述的人生故事并非来自其时代最重要或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我无意展示一个“伟人画廊”。然而,这14位人物的生活与所做之事皆蕴藏着某种时代的精神;通过他们的经历、行动和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文明传承与想象的文化谱系,以及这些观点如何变化更迭。我的选择有利于阐明我的论点,即西方文明的宏大叙事明显不属实,意识形态上也已崩溃瓦解。鲜活的人生故事从个体的维度上告诉我们为何必须彻底摒弃这种叙事,同时展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历史谱系,供我们寻找一种新的西方历史版本将其取代。

(作者为剑桥大学古典文学博士、维也纳大学古典考古学教授)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纳奥兹·麦克·斯威尼

流程编辑:U07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