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致敬!百岁医者张效房当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

来源:【大河健康报】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表彰了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张效房当选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至此,河南省共有26人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张效房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

张效房始终将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以精湛医术服务病患,帮助无数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张效房长期致力于眼科医学研究,创立了“张效房法”,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就像他曾说过的:“手术刀重量很轻,却寄托着病人的希望,代表着医学的神圣。”

百岁高龄的张效房仍不辍于临床、出诊、查房、教学、著书,争分夺秒为祖国和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也曾鼓舞后辈:中国的复兴就靠大家了!

张效房求学于抗战时期,怀着医学救国之心,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张效房走上医生岗位并始终保持着从医之初的热忱,帮助无数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1976年,张效房的《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成为国际上第一部系统探讨眼内异物的专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以张效房名字命名的“眼内异物定位摘出法”被公认为我国对世界眼科的两大贡献之一。1982年,在第二十四届国际眼科学术会议上,他的《三千例眼内异物摘出的体会》由四种语言同步翻译,引起轰动。他对“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进行改进和简化,对我国控制白内障致盲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他在百岁之年出版了200万字的学术专著《张效房眼外伤学》。从业至今,他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2项,出版专著24部。

张效房退休后身患癌症,却从未离开为患者服务的岗位。多年来,张效房在编写教材、创办刊物、举办培训班、担任客座教授的同时,坚持大班讲课,并为留学生班讲课和研究生临床辅导,共培养眼科硕士、博士70余人。他常对学生说:“站上手术台,就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要将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他先后捐款100多万元成立“张效房医学学术基金”,资助年轻眼科医生出国深造,开展眼科医学学术研究。近两年,他又把工作重心放在《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投稿论文的修改上。

张效房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病人大老远赶来,我给人家解决不好,对不起病人”

1920年,张效房出生于医学世家,“我小时候在医院,看到病人进来的时候很痛苦走不成路,出去的时候却高高兴兴。这太神奇了”。这种治病救人的初心便成了张效房一生求索奉献的精神寄托。

“过去,河南眼病患者多,尤其是沙眼及其并发症、后遗症,给许多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病人的呼唤,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张效房在做好本职诊治工作外,还带着眼科医护人员,利用节假日,深入农村、工矿、学校,为当地百姓进行眼病普查和沙眼防治,并且研究沙眼的病因,改进了沙眼局部用药方法,简化了睑内翻矫正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眼睛是否健康,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作为眼科医生,凡是危害眼睛的病,我们都要想尽治疗办法。”1955年,张效房决心首先攻破眼内异物摘出的难题,经过50余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他完成了35项革新和发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法,所写的《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系统探讨眼内异物的专著。这些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大量患者免于失明。

4年前,100岁的张效房还坚持每周去郑大一附院出诊。直到现在,他出行都是骑着黑色电动小三轮车,那是他多年来出门的指定“座驾”。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坐轮椅,张效房总是说:“我还能走、能动,不给别人添麻烦。”

病人大老远赶来,我给人家解决不好,对不起病人。”从医生涯中,张效房始终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倾其一生只为帮助无数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活到老、干到老,是件很幸福的事”

这位看起来精神矍铄的老人,实际上是一位接受过大大小小十几次手术的癌症患者。最严重的一次,是在一场肾癌手术中摘除了右肾。幸运的是,这次手术张效房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也让他越发感到时间的宝贵。

2018年,张效房参与了著名老专家抢救性出版计划,准备将自己一生的经验编写入《张效房眼外伤学》。

“一天早上,我突然收到张教授的信息,他说:‘我恐怕不久于人世,你要好好带领大家把这本书完成!’”张效房的学生1987届毕业生杨培增回忆道,当时的张效房得了疱疹病毒感染,身体疼痛、大小便失禁,有时甚至需要药物来镇痛。

大概半个月后,杨培增来看望张效房,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了:刚刚恢复了一些的张效房勉强能下地,病房里面的桌子上摆着厚厚的一大摞眼外伤书稿,他伏在桌上,正在一字一句地改稿子。

这一写就是200万字。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经过夜以继日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反复修改,这本书最终于2020年10月正式出版。

作为国内眼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张效房不仅培养了大量的眼科学临床人才,也见证着眼科学在我国的发展。

好好活着,活一天,就工作一天。活一天,就奉献一天。”这是张效房如今最大的心愿,他常说,“活到老、干到老,是件很幸福的事”。

本文综合 健康河南 大河网 文明河南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