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苏堤春晓》“省亲场”今晚落幕 导演田沁鑫感叹成都太热情

“成都太热情了,成都观众太热情了,真的能感受到四川广大父老乡亲对苏轼的爱。”今晚(2日),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将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迎来此次巡演成都站的最后一场演出,在接受四川观察记者采访时,《苏堤春晓》导演兼编剧田沁鑫发出了感叹。

话剧《苏堤春晓》以宋韵美学为基调,融入当代审美,带领观众走进苏东坡的精神世界。这位大名鼎鼎的“四川老乡”回到老家后,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开票后迅速售罄,额外加演两场仍一票难求,五场演出,场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苏轼是诗人,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而此次《苏堤春晓》的主创,却以160分钟的时长提醒观众:真实的苏轼还是一名“北宋公务员”,而这一点在以往是被忽略的。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曾执导《四世同堂》《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法源寺》《生死场》等多部优秀话剧作品,在创作中她尤其注重植根传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此,她选择了讲述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宋韵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之一,他才华横溢、胸怀锦绣诗篇,有济世之志,也心系民生福祉,虽然他一生坎坷,但却能做到荣辱不惊、超然物外、旷达释然。”田沁鑫说,正因为他本身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人生格局,因此该剧采用“趣说”的方式进行讲述,更加老少咸宜,更能贴近当下观众,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讲好一位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不容易,在原创中进行创新更加不易。《苏堤春晓》跳出框架打破常规,将现代审美和古代历史人物结合。舞美设计和舞台调度充分展现中国式戏剧美学的写意空间。依照古代审美打造的30米青砖铺满舞台,台口两侧9米的柱梁结构,17组9米高的纱框结构,30把椅子、巨大的多媒体屏幕、漆器与画作的完美结合……歌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北宋官僚、黎民百姓、家人等,时而站在当代文化立场,发出今人的调侃、戏谑、评判,增加了画面感和喜剧性。

剧中,扮演苏东坡的辛柏青收获了所有观众的掌声与赞誉,他在采访中提到,为了与千年前的苏轼产生共鸣,自己会从苏轼流传下来的作品当中汲取力量,这部戏使用了充满游戏感的表达方式,也让苏轼的性格和形象更加立体。

舞台上,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两赴杭州……一件件历史生动再现如同昨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篇篇苏轼的经典诗词脍炙人口;“初心如是,老亦如此”“若不为官,可快意江湖。既已入仕,当济世安民”……一句句经典台词和一慕慕感人场景,令观众为之动容,获得跨越时空的共振、共鸣与共情。

观众杨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这部剧其实我们也看到了苏东坡作为‘俗人’‘官人’的一面,他也会遭遇不公,但他扮演好了为臣、为子、为夫的各种角色,所以其实也带给我们一种启发,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一个角色,我们都要正确地面对人生当中的很多的挫折。”

今日在成都演出的同时,《苏堤春晓》也将在北京、天津、浙江杭州、江苏南京、陕西西安、广东深圳、甘肃兰州、河北石家庄、海南海口、江西景德镇、江苏南通、江苏苏州、浙江温州等十余个城市开辟“第二现场”的实况转播,以“多机位、多景别、多角度”的影视化手段,为观众精准还原舞台艺术细节,4K超高清呈现,打造全新观演体验。全国观众们“千里共赏”,在家门口也能接到东坡先生的春天问候。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