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有更高分数,我依然会坚定地选择公费农科生这条路。”在15日上午举行的烟台市2025年度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签约会上,范永杰同学的话掷地有声。
在今年的高考中,范永杰取得了620分的优异成绩,填报了面向烟台市就业的公费农科生项目并被成功录取。
什么是公费农科生?为什么设置这一岗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但是基层条件相对艰苦,导致基层农科专业人才供给不足,长期存在‘招不来、下不去’的情况,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瓶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宫本俊道出了基层农科人才短缺的困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8年,山东省专门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实施办法》,依托省内农业高等院校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重点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急需紧缺专业培养本科生,学制四年。这一制度设计,让公费农科生逐渐成为培养高素质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的重要渠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了较多高素质人才。
自推出以来,公费农科生项目热度持续攀升,“含金量”与吸引力日益凸显。据统计,烟台市公费农科生项目的最高录取分数从2023年的606分跃升到今年的620分,最低分也从581分大幅提升到611分,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自2018年以来,烟台市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工作稳步推进,已累计签约培养267名公费农科生,其中174名已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在基层农技推广一线发挥着骨干作用,成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生力军。
今年是烟台市开展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的第8年,继续由山东农业大学承担培养任务,专业均是农林经济管理,为学生们搭建系统学习农业知识的优质平台。
签约仪式上,宫本俊对4名签约考生寄予厚望,期待他们毕业后积极投身实践,将课堂所学与乡村实际紧密结合,在田间地头厚植爱农情怀,在实践磨砺中练就兴农本领,为将来投身“三农”事业、助力烟台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这4名考生的成长背景各异却志同道合。他们有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业农村有特殊的情怀;有的考生虽成长在城市,但洞察到农业农村的广阔天地。他们都胸怀着扎根农村、投身乡村振兴的远大志向。
比如,范永杰同学在农村长大,每到农忙时都会去家里的苹果园帮忙,对农业农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矢志学成归来,继续耕耘这片希望的田野。
在杜永珊同学眼中,机械化、智能化正在改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品质,乡村都大有可为。
“能够深入农村,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我深感荣幸而且充满信心。”臧洁同学的话语,代表了4人的共同心声。
烟台的城市美誉度、雄厚的农业实力,也深深折服了家长们。
“烟台苹果莱阳梨、葡萄美酒白羽鸡。”这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也从侧面印证了烟台农业的实力。2024年,烟台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319.53亿元,成为全省首个突破1300亿元大关的城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27元,农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把孩子放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历练成长,尤其是在烟台这样农业基础雄厚、发展前景广阔的城市,相信他们的未来必将大有可为。”杜永珊同学的父亲杜林龙说。
根据政策,公费农科生在培养学校四年修读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并领取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同时可参加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评选。毕业后,定向就业区市有关部门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的要求,组织公费农科生与区域内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需求岗位内进行双向选择,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纳入事业编制实名制管理,确保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效打通人才培养与基层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希望的田野再添新绿。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公费农科生,必将为烟台乡村人才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摄影报道
- 4名公费农科生15日郑重签约,高分学子为何选择烟台农村? 2025-08-17
- “多名10分以下考生被录取为初中老师”,凌晨通报 2025-08-15
- 【图解】外通内联 通村畅乡 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2025-08-14
- 千年农耕地 今朝文旅热——庆城农文旅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2025-08-13
- 推进乡村振兴上台阶 2025-07-28
- 市政府召开第97次常务会议 2025-07-17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黄金带”上踏歌行——农文旅融合铺展长吉接合片区振兴新画卷 2025-07-16
- 无人机“飞防”上岗 智慧农业赋能永川乡村振兴 2025-07-1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