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期,直播间里一种类似盲盒的“对对碰”玩法开始流行,这种新玩法因为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而产生的乐趣,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是一些消费者却反映,“对对碰”涉及的商品存在质量信息缺失、货不对板等问题。
直播间“对对碰”融合了“拆盲盒+消消乐”玩法。

比如消费者花30元买了3个盲盒,每个盲盒里是不同造型和颜色的恐龙玩具,主播会当着你的面一个个拆开,第一个拆出“蓝色恐龙”,第二个拆出“红色恐龙”,第三个拆出“蓝色恐龙”,和第一个相同,这就“对碰成功”,主播额外多给你拆1个盲盒。新拆的盲盒如果又出现和已有的恐龙颜色相同,就再奖励拆1个,直到拆出来的恐龙和之前的都不一样,游戏结束。最后所有拆出来的恐龙都归消费者所有。

消费者 张女士:感觉就是看谁运气好,很刺激,然后就下单下得越来越多。
消费者 石女士:万一两个成双成对了,就能得到更多。

记者调查发现,直播间“对对碰”热销产品除了纸巾、手机壳、中性笔等日常用品,还包括美妆护肤品、潮流玩具,也有巧克力、糖果、咖啡、茶包等食品饮料。
然而,也有一部分参与直播间“对对碰”的消费者认为,这种购物形式存在问题,购物权益难以保障。

消费者 王先生:有几次买的吃的上面连产地都没有,生产日期也没有标注明确。
消费者 石女士:有些碰一碰就有了,有些明明碰到了,商家又不给你。

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了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1月1日至5月31日,有关“对对碰”直播间消费舆情信息共计2432条。
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对对碰”直播间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消费者认为存在产品质量安全、商品标志标识缺失、诱导消费等问题。

在有些“对对碰”直播间里,摆放的是一些外形类似面包、汉堡的微型物品,做工逼真,色彩斑斓,十分吸引眼球。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个以食玩为主题的直播间,其“食玩系列”商品都是一些外形酷似食品的玩具,以此来吸引消费者。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监督部主任 赵鑫:这个直播间名称标明了是一个“食玩屋”,在店铺上架的产品链接中,商品名称也标明了“食玩”字样,在商品的讲解回放视频中,商家也提到这是“食玩系列”。这类产品就是迷你版的玩具。

而对于玩具,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要求,玩具产品应当标明产品名称、产品型号、产品标准编号、年龄范围、安全警示、企业名称地址等,这是一条强制性要求。
江苏省消保委的体验人员,花费89.6元购买了两单“巧克力食玩”和“小面包食玩”产品后发现,这两款玩具除了产品名称,国家标准中的六项强制性要求,有五项都没有执行。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监督部主任 赵鑫:首先发现产品没有任何的包装,只是放在简单的塑料袋中,也没有任何的生产标识、年龄范围和安全警示等信息,对于家长来说没有任何提示,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存在误食风险。

还有一些直播间售卖的产品出现了山寨产品“傍名牌”的现象。在某潮玩“对对碰”直播间里,页面介绍“本店盲盒内商品均为迪士尼品牌”,直播间显著标注“迪士尼正品对对碰”。
消保委体验人员以39.9元下单一款公仔手办,链接宣称“保真假一罚十正版正品公仔手办”,最终以“5碰”获得西高地小狗玩具一个。但收到货后,体验人员发现完全货不对板。

体验员 张女士:它的公屏上面清楚地写着,售卖的是迪士尼正品,结果我收到就是一个普通的毛绒玩具,也没有一些生产厂家的信息。我觉得之前公屏上的那些信息,对我来说是一种误导。

体验式调查中,体验员购买了28个对对碰订单,但是只有部分直播间展示样品,消费者只有收到后才能了解产品全貌。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监督部主任 赵鑫:一些直播间会通过热门的盲盒或者玩具产品,吸引消费者参与。但是商家又通过一些规则进行操控,使消费者最后只是收到一些廉价和山寨的产品。也就是说,目前“对对碰”直播间的这种玩法,它不单是欠透明,而且是欠公平的。
因此,提醒消费者要保持清醒的认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直播间下单,避免在亢奋的状态下超额消费。
记者丨王婧 李晶晶 张芸乃之朱平 王延均
- 文艺展演+非遗市集+文创展示!泰山区消夏音乐夜举行 2025-07-06
- 直播间“对对碰”套路深 消保委实测:山寨货+“三无”产品泛滥 2025-07-06
- 江苏一学院院长调整 2025-07-06
- 热热热!气象数据揭秘江苏高温变化趋势 2025-07-04
- 被指“辣酱里有大块碎玻璃”!茶颜悦色回应 2025-07-04
- 【寿光】寿光夏日经济迎“热”而上 2025-07-03
- 江苏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 2025-06-30
- 家长注意!用“遛娃神器”小心这四大安全风险 2025-06-26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