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古镇宣布实施工作日门票降价50%,并推出“一次购票终身免费”的举措,尝试解决商户连续多日零营收的生存困境。古镇“运营难”困境不是一天两天了。2023年,浙江南浔等4个4A景区古镇就实施免门票。越来越多古镇希望逐步脱离门票收入依赖,寻找新的收入增长动力。(4月23日澎湃新闻)

长期以来,门票收入一直是古镇运营的主要支柱。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升级,单一门票经济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周庄古镇门票调整策略,实质上体现了运营方对“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型的深刻认知。唯有通过提升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消费场景,才能打破门票依赖的桎梏。
其一,激活二次衍生消费,推动“门票经济”到“体验经济”转型。朱家角古镇取消门票后,通过商业租赁、游船服务、餐饮住宿三大板块构建多元利润体系,2024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8%。这种转变本质上是将游客的“过路钱”转化为“消费力”,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周等IP活动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文化体验对消费拉动的乘数效应。当古镇从“观光地”升级为“生活场”,游客的消费意愿自然随之增强。
其二,通过文化IP赋能,破解同质化竞争。乌镇以戏剧节为支点撬动文化产业链,西塘借汉服文化周打造沉浸式体验,濮院通过时尚产业延伸服装价值链,这些案例揭示出文化IP对古镇旅游的赋能逻辑:通过差异化内容供给打破审美疲劳,以文化认同构建情感连接。这种“文化+旅游+商业”的融合模式,正在重塑古镇旅游的价值链条。
其三,探索社区共生模式,守护古镇生命力。新场古镇的“渐进式收储”“负面清单管理”“利益共享机制”三大策略,为古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范式。保留近万名原住民、控制业态比例、实施“前店后坊”模式,这些举措既维护了古镇的生活肌理,又实现了商业与文化的有机共生。当游客能触摸到真实的市井烟火,古镇便不再是“布景式”的旅游景点,而成为承载文化记忆的生活空间。这种“景区+社区”的共生模式,或许正是破解古镇“千镇一面”困局的关键。
门票“缩水”看似是经营困境的倒逼,实则是古镇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当运营者不再将门票视为“摇钱树”,而是将其作为连接游客与文化的纽带,古镇才能真正实现从“地理空间”到“文化场域”的升华,在新时代的文旅竞争中赢得先机。(王琦)
- 校地携手探古韵,清华博士团赋能章安千年文脉 2025-07-27
- 重庆瞭望|如何“演”燃这把火 2025-07-25
- 河北围场:尽享21度的夏日“奇冀” 2025-07-25
- 广东夜经济点亮消费新亮点 2025-07-23
- 艺术新玩法~“城中有趣市”文创市集在大同市雕塑博物馆启幕 2025-07-21
- 宝天曼漂流热 农文旅融合富内乡 2025-07-14
- 千年宋韵“潮”起来!丹灶罗行艺术墟解码文化赋能产业 2025-07-13
- 壶关非遗研学路解锁“匠心密码” 2025-07-1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