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报道的肉毒素乱象引发广泛关注。新京报资料图
“假肉毒素出厂价20元,包装成进口水货卖上千”“制假售假、违规运输、针剂注射培训速成、无资质人员打‘黑针’”……3月17日,新京报报道的肉毒素乱象令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议。
肉毒素是一种神经麻醉剂,可以通过麻痹皮下神经,消除皱纹或者避免皱纹的生成,达到美容效果,近年来成为医美圈火爆的“美容针”之一。但作为一种药品,肉毒素也有副作用,一旦出现肉毒素中毒,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因其滥用存在巨大风险,国家药监局对肉毒素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各环节,都做了严格规定。透过一些机构、人员行为与国家药监局规定的反差,可以对这一行业乱象有一个清晰认识。
在生产、上市环节,目前国家药监局仅批准上市6种肉毒素。也就是说,除了这6种,其他肉毒素都是假的,不能上市,更不能使用。但现实是,市面上肉毒素很多。今年1月,央视就披露了一家生物制品公司在生产肉毒素冻干粉针剂成品。
在销售环节,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6种肉毒素,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包装上均印有中文标识和溯源码。而一些药商和医美微商宣称“正规进口,但没有国内批文”,不过是骗人的鬼话。因为“正规进口”的,一定有“国内批文”;“没有国内批文”,肯定是非法厂商和小作坊生产的。
对于肉毒素的运输、使用,国家药监局也有明确要求:冷链配送运输到医院;只能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医疗美容诊所备案的医疗机构使用。假肉毒素基本是常温运输、存放,而在使用环节,很多被称为“代打”的非法行医者,在卫生条件很差的出租屋,将假的肉毒素打到爱美人士的脸上、身上。
真的肉毒素价格不菲,出厂价仅20元的不可能是正品。对将假药注射到爱美人士身上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生产者、销售者、注射者都不难预见,但在巨大利益面前,有人已经顾不上其他。
这些人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肉毒素是药品,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肉毒素是假药,擅自生产、销售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需要说明的是,生产者、销售者构成该罪,并不以造成严重后果为前提,生产、销售行为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至于“代打”者,他们不具有国家药监局规定的肉毒素使用者“资格”,一旦其注射行为造成爱美人士健康受损的后果,则构成非法行医罪。
司法实践中,已有多起假肉毒素生产、销售、注射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但仍有很多人趋之若鹜,试图在乱象之下分得一杯羹。根治这一乱象,除了加大打击力度,还有一些其他工作要做。
首先要强调的是社交平台的监管责任。国家对肉毒素的监管很严格,假肉毒素不能“光明正大”交易,销售商多通过在社交平台发布广告等方式来扩大销路。新京报记者在社交平台输入和肉毒素有关的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大量药商广告,有的直接发布成箱的肉毒素图片或视频,也有的以科普甚至“打假”方式做宣传。
无论是“明目张胆”宣传,还是经过一定伪装宣传,药商发布这些信息的目的都昭然若揭,无非是卖假药。因此,不管是从法律义务层面还是从承担社会责任层面,社交平台都不能为假肉毒素非法交易提供宣传平台。同时,监管部门也不妨与社交平台合作寻找线索,以顺藤摸瓜打击相关违法行为。
还要提醒爱美人士擦亮眼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到正规医疗医美机构注射“正品”肉毒素没问题。但“退而求其次”,为了省钱注射“赝品”,存在巨大风险。在“美”和“健康”之间如何选择,理性人不该有任何的纠结。
撰稿 / 李曙明(律师)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刘军
- @江津人 这个平台可以一键“搞定”所有家事 2025-04-24
- 复活节停火结束后俄军继续开展行动 泽连斯基称将对等回应 2025-04-21
- 国家药监局: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 2025-04-21
- 黄金回购市场火爆 小克重投资类黄金产品受青睐 2025-04-18
- 教育部:将组织研发实用AI工具、引导企业研发数字化教育产品 2025-04-16
- “新视界新南阳”征集活动持续进行中 2万余条短视频呈现南阳之美 2025-04-16
- 订酒店遇“照骗”,旅游体验岂能“开盲盒” 2025-04-15
- 微软Xbox游戏《盗贼之海》5月22日入驻Battle.net战网 2025-04-1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