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在保证项目高效推进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期,襄阳四部门联合推行重污染天气管控豁免机制,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蓝天白云襄阳城
襄阳
“绿色工地”污染天气可正常施工
襄阳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执法委、市公安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襄阳市中心城区房屋市政工程“绿色工地”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机制(试行)》,通过实施差异化管理,引导项目工地提升扬尘治理水平,协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与项目高效建设。

襄阳市长虹路樊城桥头“第四代住宅”正在火热建设中
按照规定,申请豁免的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应满足必要条件:严格落实常规的扬尘治理“八个百分之百”(施工工地周边百分百围挡、散装物料堆放百分百覆盖、出入车辆百分百冲洗、施工现场路面百分百硬化、场地百分百洒水清扫保洁、渣土运输车辆百分百密闭运输、非道路移动机械百分百达标、扬尘监测设备百分百安装)管理措施;新开工项目不得使用住建部禁止类及限制类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现场使用新能源渣土运输车、新能源混凝土运输车、新能源洒水车、新能源挖掘机;扬尘监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应与省市智慧工地平台以及市级智慧环保平台、市级城管平台对接联网,并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有效,可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另外,该机制还对采用“天幕”系统、气承式基坑气膜、可生物降解抑尘剂、水性涂料及胶粘剂、新能源装载机械等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散装物料堆放百分百覆盖
管控豁免按项目申请,流程分项目主体自评申报、城区部门联合复查、市级部门核定公示3个阶段。纳入“绿色工地”名单的项目,在实施大气污染临时管控或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应急响应期间,不受临时管控措施、Ⅲ级应急响应措施、Ⅱ级应急响应措施影响,可正常施工;在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期间,仍需按要求落实I级应急响应措施。值得注意的是,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外墙喷涂作业不在豁免范围内。

场地百分百洒水清扫保洁
据介绍,管控豁免项目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开展一次资格复核。每个动态核查期内,对检查发现3次及以上违反管控豁免措施或存在环境违法行为或提供虚假材料的项目,立即取消豁免资格,并纳入不良行为记录。
该机制将试行至明年3月。目前,襄阳市中心城区(含襄州区)已启动首批项目申报,各县(市)将参照试行。
襄阳
一季度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PM2.5浓度同比下降9.1%

襄阳路桥集团施工人员正在建设琵琶山防汛泵站改扩建工程
第一季度,襄阳PM2.5浓度为6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改善幅度在全省13个市州排名首位;优良天数达63天,同比增加4天,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二;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数为3天,同比减少1天,改善幅度排名首位;剔除沙尘影响后优良率为73.3%,蓝天保卫战取得“开门红”。

绿色工地清爽整洁
据了解,3月份,襄阳PM2.5浓度为4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9%,改善幅度在全省13个市州中排名第二;优良天数为26天,同比增加3天,改善幅度排名第三;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数为0天,与去年同期持平。
今年以来,襄阳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空气质量实现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得益于三大关键举措:一是强化企业深度治理,对重点行业开展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二是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通过提前预警、分级管控,有效降低污染峰值;三是依托科技手段精准管控,运用激光雷达、企业用电监控、视频监控、走航车监测及超级站溯源分析等技术,实现污染源动态跟踪和靶向治理。
从“一刀切”
到“精准治”
襄阳市四部门联合试行的"绿色工地"管控豁免机制引发关注。这一创新举措在污染防治与城市建设之间架起了一座双赢之桥,展现了从"一刀切"到"精准治"的治理智慧。

襄城区卧龙南路东侧的一房建工地围挡造型别致、工艺精美,高度达到6米,并且加装有灯光照明,方便市民夜间通行。
过去,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常采取全行业停工限产等措施,虽能快速缓解污染,却容易误伤环保达标的优质项目。襄阳的新政通过分级豁免体系,对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八个百分之百"管理措施、现场使用新能源设备、接入智慧监管平台的工地,允许在黄色、橙色预警期间正常施工,红色预警期间仍执行最高级别管控。这种差异化管理,既守住生态底线,又避免"环保拖累发展"的争议,体现了精细化治理思维。
动态管理机制的设计更显巧思。每半年复核的"体检制度"与三次违规立即取消豁免资格的"熔断机制"相结合,既给予企业改进空间,又守住监管底线。特别是将虚假申报纳入信用惩戒,直击环保监管中的痛点,确保政策善意不打折扣。

施工工地周边百分百围挡
当然,政策落地仍需破解两大课题:一是技术赋能的普惠性。中小建筑企业新能源设备改造能力较弱,需配套财政补贴或设备租赁服务;二是智慧监管的科学性。当大量设备接入智慧监管平台后,如何高效通过大数据实现风险预判而非事后追责,是未来的关键。
眼下,襄阳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这项机制不仅平衡了环保与发展的矛盾,更探索出以制度创新倒逼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当塔吊林立的工地与蓝天白云和谐共生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环境治理的进步,更是一个城市发展观的深刻蜕变。
记者:沈明晶 吴芳丨摄影:谢勇
通讯员:黄威 曾宪坤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 五一假期坚守岗位!大连地铁4号线最新进展 2025-05-05
- 项目建设进行时|大庆:项目建设“进度条”频刷新 2025-05-05
- 2025年“创青春”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广州市赛收官 2025-05-03
- 有人喜来有人愁! 2025-05-03
- 山东济南服务区“神器”助力,移动充电舱为新能源车保驾护航 2025-05-03
- 比亚迪4月乘用车销量372615辆,同比增长19.4% 2025-05-01
- 免费!免费!滑冰、游泳…涉及包头多家场馆! 2025-05-01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啥在全球“圈粉”? 2025-04-3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