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温天建筑施工场所谨防职业性中暑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李晓青 通讯员王新民)夏季高温热浪来袭,建筑工地户外施工作业,工人发生职业性中暑风险增大。近日,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发布健康提示:建筑企业应强化高温作业及户外劳动保护措施,预防和避免职业性中暑发生,保障户外施工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

  据介绍,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如野外考察、露天装卸、建筑施工、环卫作业、巡线巡检等。

  夏季是职业性中暑高发季节,长时间露天作业、体力消耗大,易引发热痉挛、热衰竭甚至热射病。高温还会导致工人注意力下降、反应迟缓,增加高空坠落、机械操作失误等事故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高温职业禁忌证有未控制的高血压、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瘢痕面积达20%以上(工伤标准的八级)、癫痫。

  专家提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出现这些症状就是中暑先兆,需要警惕。

  如何预防职业性中暑?专家提示,相关企业应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发布的预报气温,合理调整作业时间。组织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高温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

  在强化防暑设施方面,工地设置临时遮阳棚、通风休息区;做好饮水补给,配备绿豆汤、含盐饮料、藿香正气水等物资;为工人发放防晒袖套、宽檐帽等防护装备。

  同时,每日上岗前测量体温,建立工人健康档案;设置现场急救点,配备担架、冰袋等急救设备,发现中暑症状立即转移至阴凉处降温,并启动送医流程。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