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以势不可挡的姿态重塑各行各业时,一场关于技术边界与价值准则的讨论正走向深入。近日,淘宝率先在行业内出台新规,严厉打击AI生成的虚假商品图片,并向全行业发出规范倡议。这一举措表面上看是对行业乱象的针对性修补,实则是对“科技发展应当走向何方”这一时代命题的深刻回应:技术工具本身没有道德属性,但使用技术的人必须守住价值底线,平台也必须有价值取向。
近年,不少电商从业者也开始尝试使用AI工具辅助制作商品宣传图,尤其近日GPT4o多模态生图应用上线后,社交平台也出现了不少关于商品图生成的讨论。诚然,AI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内容制作门槛,但若使用过度、不当,也可能为虚假宣传提供了温床。比如,有的服装商家的商品图,从模特到衣服饰品全是AI生成的,纯纯的“照骗”,却能轻易绕过消费者理性判断,虚构的材质细节、夸大的使用效果,让货不对板成为新型消费陷阱。部分商家发现,制作一张传统商品图需投入数千元拍摄成本,而AI生成仅需几分钟,这种成本“剪刀差”催生了造假现象。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技术异化正在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原创商家精心打磨的实物拍摄被利用AI盗图“整店”抄袭,长此以往,行业将离品质竞争的正轨越偏越远。
面对技术滥用挑战,主流电商平台正从“事后灭火”逐步转向“事前预防”。据淘宝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将明确认定“商品材质或款式不符”“效果失真或夸大效果”“不存在场景导致商品失真”“抠图贴图感明显失真”等AI假图典型场景,上线识别模型,通过“源头拦截”“存量清理”和“标识提醒”等举措,对平台AI假图进行全面治理。
“AI可能没有价值判断,但AI的使用者必须有判断、平台必须具有价值取向。”对此,淘宝方面强调,AI的发展和使用应该提高消费体验、促进原创、保护合法商家权益,而不是成为黑灰产违规获利的工具。
日前,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的内容标识,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随着《办法》等政策陆续实施,平台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业内人士分析,淘宝此次治理行动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预示着电商竞争正从流量争夺转向品质深耕。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平台的价值取向正在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尺。(杨亚楠)
来源: 光明网
- 东莞电信人工智能大集系列活动“五一”假期火热,市民游客大呼“过瘾” 2025-05-04
- 巴菲特宣布将于年底退休 2025-05-04
- 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单召勇:匠心熔铸“金品质” 2025-05-03
- 立足大湾区,为AI时代育人 2025-05-02
-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并不落后于美国”,黄仁勋最新发声! 2025-05-01
- 开屏人物|柏占亮:40年献身边疆,躬耕教育书传奇 2025-05-01
- 外卖“三国杀”:京东奇袭、美团守擂、淘宝搅局 2025-05-01
- 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来袭!5月7日TechWorld揭开神秘面纱 2025-04-3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