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安在线 记者:张毅璞 谢麒麟
史河静静流淌,划分皖豫两省,河东是安徽六安叶集区,河西是河南信阳固始县,两地一衣带水,人文相近,血缘相亲。固始县南部的陈淋子镇、祖师庙镇等乡镇和叶集区隔河相望,长期以来,这里的居民用着相同的方言,有一样的风俗和饮食习惯,宛如一家。
如今,这种天然的亲近感,正被一系列打破省际壁垒的务实举措加速转化为“同城生活”。2024年9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中部地区首个省际县级合作区——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正式设立。两地按照“产业合作引领、两岸同城一体、全域共同富裕”发展思路,在基础设施、民生共享、产业创新、生态治理上深度融合,探索省际毗邻地区发展新模式。

“走,对岸买菜去。”
省际公交拉近生活圈
上午9点多,叶集区居民台德宏大叔在家门口乘上2路公交汽车,四站路10分钟,即可抵达固始县陈淋子镇的菜市场。
“这里的菜都是刚从乡里来的,板翘!(方言,非常好的意思)”大叔笑道,公交线路开通后,跨省买菜已经成为叶集居民的日常。
“以前没开通公交的时候,我们只能坐‘小面包’来回,一趟就要30多块钱。”公交车上,固始县居民刘宏琴大妈和记者攀谈起来,她告诉记者,从她居住的祖师庙镇到叶集区人民医院要20多分钟车程,现在乘坐公交车只要几块钱就行,省多了。

“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为解决史河两岸人民所盼及两地发展所需,先后开通了2条至河南省固始县陈淋子镇、祖师庙镇的省际公交。”叶集区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主任郭金鹏表示,目前2条省际公交线路,覆盖了史河两岸4个乡镇街27个行政村社,近51平方公里,约18万群众受益,现日发班次38个,日均客流量300余人次,方便了沿线群众就医、务工、求学、购物等出行需求。
他介绍,根据相关政策,两地居民同等享受乘车优惠待遇,省际公交开通后受到史河两岸群众一致好评。
“好,看病真方便!”
医保同城化解报销难题
56岁的固始居民张庆友刚在叶集区人民医院做完肾结石手术。谈及医保,他竖起大拇指:“在叶集看病,报销政策和比例跟固始县医院一模一样。”
大叔拿第二次手术费用3000元举例,出院后他可以通过医保报销1820元,和他在固始县就医没有区别。“这项政策实在是太好了!”
原先固始县居民来叶集看病,由于跨省,门槛费高、医保报销比例低。为了方便两地居民就医,两地医保局签署协议,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并享受参保地同等待遇。病人出院后,医院通过系统审核把相关单据直接传给对应医保局,即可报销,让数据多跑路,百姓更省心。
叶集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厚生告诉记者,自去年11月叶集-固始医保同城化待遇政策实施以来,在叶集区人民医院跨省住院人员(不含门诊和血液透析)累计达913人次,患者在出院时即完成费用报销流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为方便群众就医,医院还专门设立服务窗口,主动为患者提供政策咨询,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棒,家门口入学”
教育同城化破招生壁垒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史河两岸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特别是固始县东部与叶集区搭界的陈淋子镇、祖师庙镇等地群众,因距固始县县城较远,无法享受固始县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一河之隔的叶集主城区可提供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随着教育同城化具体举措的出台,打破了招生入学的诸多限制,为固始县群众来叶集区入学提供了政策保障。
两地成立教育同城化工作专班,负责谋划和执行教育协同发展策略。在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同城化、推进教育科研区域共进等方面进行探索,推动两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现在,固始的适龄学生可以直接到叶集区就读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中职学校,不受户籍和实际住房限制,可直接报名入学。”叶集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扩大了皖西当代中学、皖西当代中专等校招生计划,保障更多学生入学。为满足需求,叶集推进明强学校改建等项目,新增公办学位2000余个,并新建一品府幼儿园,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固始籍学生在叶集同等享受学生资助、营养改善计划及中考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秋学期,固始籍学生在叶集区就读的中小学校共计2312人,其中小学684人、初中760人、高中652人、中职216人。

“靓,河清两岸绿”
生态共治探新路
在安徽与河南交界的史河省界段,一座由7段、每段长达60米的橡胶坝横亘水中,直抵对岸。作为两省“一河两岸”合作的开篇之作,叶集区(安徽)与固始县(河南)共同打造史河防洪治理五里拐橡胶坝工程。不仅在防洪,更在泥砂处置上打破了行政、监管、利益壁垒。
2024年2月23日,叶集区水利局与固始县水利局签署了一份具有突破意义的《泥砂弃料处置收益分成协议》,为工程产生的泥砂资源处置收益分配定下规矩。工程建设期间,双方更联合成立了“泥砂处置现场监管办公室”,专职处理泥砂综合利用的现场监管事务,确保合作落地生根。
如何确保巨量泥砂处置公平、透明、可控?项目采用了严密的“五联单”管理模式。每一车砂的去向都清晰记录:运砂设备号、装砂起止时间、装载量等信息详实载入单据。当班负责人每日汇总留存联,填写日报表和监管日志,泥砂利用总量实时掌控。
同时,“六定”制度被严格落实:定时间、定地点、定范围、定方量、定车辆、定功率。所有运砂车辆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统一安装GPS定位系统,实现“源头可溯、过程可控、信息可查”。当泥砂利用量接近批复总量的90%时,系统会及时向项目实施单位发出预警,严防超量违规。
变“弃砂”为“资源”,更要让收益真正惠及两岸生态与民生。双方约定,五里拐橡胶坝工程泥砂综合利用处置的全部收益,将存入共管专户,实行专账管理。这笔资金明确用于五里拐橡胶坝后续维护、史河湾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反哺史河流域发展,目标是将史河两岸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长廊。
下一步,叶集与固始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遵循“还河于民、便民利民,生态优先、文化铸魂”原则,深化“以河养河、以砂养堤”模式,共同推进史河省界段幸福河湖建设,力促更多“一河两岸”项目落地见效,在省界河湖治理与区域共同富裕上争做示范。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8月14日)
责编 孙 玥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点分享


-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皖豫合作破壁垒 “一河两岸”惠民生 2025-08-15
- 重拳出击!网信、公安严打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 2025-08-13
- 免费!省群艺馆青年夜校招生啦→ 2025-08-08
- 阳光下的守护 | 暖心服务零距离!大足公安上门为患病少年办理证件 2025-07-28
- 邵阳县诸甲亭乡:知民声解民意 党建引领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2025-07-23
- 理论在一线|种下这些“种子”,结出社区治理“繁花” 2025-07-21
- 广东一地2000人感染艾滋?谣言!警方介入调查 2025-07-17
- 沁县围绕“防抢救”构建全链条防汛体系 2025-07-1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尚品网络 赣ICP备2024050275号-1